理想团队成员描摹
在当下多变的就业环境里,每个职场追梦人都在努力寻找通往卓越职业的关键。对 CMA 持证人来说,找到契合企业文化、助力企业发展的理想团队伙伴,也是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此,IMA 发起 “理想团队成员描摹 —— CMA 心中的卓越轮廓” 主题活动。该活动从 CMA 专业视角出发,描绘理想团队成员的特质,为求职者明确学习目标和职业方向。活动启动后,收到众多 CMA 专业人士的积极反馈。这些分享让我们对理想团队成员的认知更清晰、更多元。
今天,我们十分荣幸地邀请到青岛方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经理刘功武先生。作为 CMA 持证者,刘功武先生将结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分享他对理想团队成员的深刻见解,一同探索卓越团队成员的成长路径。
我是刘功武,现任青岛方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在我心中,卓越有着清晰的轮廓: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根基,持续加强对公司战略与业务的深入学习,以前瞻性的视角深度融入业务,真正做到 “万物可感知,万事可建模,执此可兹之” 。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层面:
战略学习:深入钻研公司所处行业的前沿信息以及独特的商业模式,深度认同并践行公司的企业价值观,确保自身的工作方向与公司战略高度契合。
业务学习:全面掌握公司业务板块的构成、详尽的客户信息、供应商资源以及竞争对手动态,做到心中有数,为财务决策提供有力的业务支撑。
数据模型构建:从公司战略、业务、财务、客户、投资者等多个维度,开展全方位的数据分析工作。在此基础上,构建贴合各个维度需求的数据模型,实现数据的灵活抽取与精准比对,达成 “万事可建模” 的目标,为公司运营提供精准的数据洞察。
此外,对于管理会计而言,如何借助有效的工具与方法(“器”)来践行管理会计的技术与策略(“术”),进而推动公司管理规范与制度(“法”)的完善,最终实现企业经营理念与发展之道(“道”)的有机统一,是至关重要的课题。
以实际工作中的常见场景为例:在日常运营中,我们常常面临数据颗粒度不一致的难题。例如,总经理关注公司整体营收状况,业务总监聚焦业务构成细节,项目经理侧重某个具体项目的业务数据,然而财务账套遵循会计准则生成的财务报表,难以满足这些多样化的维度需求,并且设置多维度账套的可行性极低。
作为一名追求卓越的 CMA注册管理会计师,需要运用管理会计的思维来破解这一难题:
首先,对各个业务端口的数据颗粒度进行统一校准,全面收集各部门的信息需求,并进行细致的分类统计,确保需求收集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接着,汇总整理收集到的需求,提取共性要素,精心设计表格样式,并与需求部门进行反复沟通确认。确认无误后,将需求固化下来,同时明确数据的来源与提供方,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与可追溯性。
最后,将整个流程进行标准化、固定化,并持续进行优化完善,最好能够通过软件程序实现自动化呈现。如此一来,一套契合公司实际需求的业财一体化标准模型便成功搭建起来。
这一模型搭建过程蕴含着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不仅需要公司高层的大力支持,还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但对于 CMA 来说,前期的调研分析和表格设计正是管理会计思维的具体实践,其中融合了企业战略规划、组织架构设计、业务板块收入成本确认方式、绩效管理以及利润比率分析等多方面要素。当深入探索其中,便能发现其独特的乐趣与价值,从而自发地对模型进行升级优化。通过持续的数据比对分析与业务预测,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强大的赋能,推动企业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这种赋能不仅体现在企业内部运营效率的提升,在对外拓展与合作中也将发挥显著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