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联系我们

请选择您的致电原因

  • CMA信息
  • 年费
  • 分会相关
  • 出版
  • 教育
  • 活动
  • 商城
  • 网站相关
  • 其他
附件
+ 添加
(只允许上传pdf,mp4,xlsx,xls,docx,doc,jpg,png)
点击切换
换一张
详情页
数字化浪潮下的财会人才转型:IMA能力素质框架如何重塑行业未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王立彦教授专访
访问新闻

IMA能力素质框架如何重塑行业未来

在数字经济席卷全球的今天,财会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运营模式的迭代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议题的推进,不断重新定义着财务人员的角色与能力要求。在这一背景下,人才培养如何跟上时代步伐,成为教育界、行业协会与企业共同关注的核心议题。


近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王立彦教授接受了IMA管理会计师协会的采访并指出,当前财会行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最突出要求,是“因应数字化时代”的能力转型。他表示,IMA管理会计师协会最新发布的《管理会计能力素质框架扩展版》下称“IMA能力素质框架”及其课程对标指南,正是对这一趋势的有力回应。该框架涵盖战略规划、职业道德、商业敏锐度、新兴技术、数据分析、网络安全、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与领导力等十大领域,这些领域体现了管理会计专业人员在复杂、数据驱动、全球互联的环境中所需具备的广泛且跨学科的技能组合。


能力短板与教育突围:从“记录”到“创造”

长期以来,中国高校财会专业培养模式存在“比较狭窄”的问题。王立彦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许多院校“过分注重会计专业化知识,而对经济、市场、战略、信息技术的重视不够”。这种传统培养模式导致学生虽然精通分录与报表,却缺乏对商业全局的理解和对技术工具的运用能力。


在他看来,当前财会专业学生最需补足的短板集中在三方面:数据技术与数字化工具应用能力、商业洞察与战略思维,以及风险治理与可持续经营理念。这些能力远非传统会计课程所能覆盖,必须通过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实现突破。例如,企业真实数据场景的模拟教学、基于业财融合的案例实践、数字化转型项目进课堂等方式,均可帮助学生跳出书本限制,提升实战能力。


而IMA旗下的CMA注册管理会计师认证,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凸显其价值。CMA知识体系强调财务规划、分析、控制与决策支持,与企业实际需求高度契合,已成为许多高校开展校企合作、构建实践课程体系的重要依托。国际财会专业组织提供的认证及后续教育,能够更有效地帮助财会专业毕业生尽快融入实际工作,也能帮助传统财会人员从“记录者”的角色升级成为企业的“价值创造者”。


平衡传统与新兴:会计教育的“双轨进化”

当谈到如何平衡传统会计知识与新兴技术技能的培养时,王立彦教授认为,并不存在真正的“平衡”问题,而应是“融合进化”。传统会计知识如核算、报告、审计等,仍是行业根基不可抛弃,但必须将其置于数字化语境中重新设计。例如,学生在学习成本会计时,应同时掌握如何通过RPA或AI工具自动完成成本归集与分析;在学习财务报告时,也需理解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与可靠性。


他指出,IMA能力素质框架的迭代历程充分体现出这种融合发展的趋势。从2016版强调规划与决策,到2019版引入数据分析与数字化转型,再到2025版扩展至企业风险、新兴技术及可持续发展领域,可以看出该框架始终紧扣行业动态不断演进,为会计教育提供了清晰的能力路标。


未来核心竞争力:适应力重于知识储备

王立彦教授强调,未来财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将不再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储备,而更体现在“长期适应力”上——包括学习能力、跨界整合能力、伦理判断力以及战略领导力。高校若继续“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必将脱离现代财经教育的发展主流。


他建议,高校可借助IMA能力素质框架帮助学生规划个性化职业路径。该框架模块化、可叠加、全球互操作的特点,使得学生可依据自身兴趣与行业需求,在技术、管理、可持续发展等不同方向上构建差异化能力组合。与此同时,CMA认证也是这一路径的理想桥梁,它通过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和持续教育机制,支持财务人员实现从基础核算到战略管理的职业跃迁。


对于IMA能力素质框架的更新,王立彦教授总结称,其真正价值在于“与时俱进”的理念和可落地的能力标准。他建议IMA协会未来可进一步联合高校与企业,开发基于能力单元的教学资源库、认证微课程与实战学习平台,推动“教育—认证—就业”生态闭环的建立。


在数字化浪潮不断冲击传统财会角色的今天,行业与教育界迫切需要更多如IMA这般具有全球视野、响应现实需求的框架体系。唯有通过深度协同、开放创新的方式,才能培养出真正具备未来竞争力的财会人才,助力他们在变革中不仅适应变化,更引领变化。